健康讲堂

蒙药检验的历史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1-5-13    来源:

  蒙药是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基础上,汲取了藏、汉等民族以及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立的医药体系,在我国民族药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2000余年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治疗作用,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6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近400年的历史时期,随着人们对蒙药认识的深入和对外往来的增加,蒙药的应用及蒙药学交流也更为广泛及深入,产生了许多蒙药论著和辞典等,为蒙药的检验、鉴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19世纪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药物学家和他们的著作。如:著名的蒙医药学家伊巴拉珠尔(1704~1788),他撰写的《认药白晶鉴》是一部内容比较丰富的蒙药学著作,这部著作收载了801种药物,并详细阐述了每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和炮制方法,还附有一些药引子、药浴、矿泉、温泉疗法等内容[1]。

  18世纪药学家罗布僧苏勒和木(1740~1801)撰写了药物学专著,包括《珠宝土石类认药学》、《草类认药》、《盐、灰、动物产品类认药学》,此专著系统地阐述了678种药物的形态、生长环境、药用部位、性味、功能质量识别等知识,丰富了蒙药学的内容。

  19世纪著名的药物学家古布拉尔吉汇集了大量的前人资料,撰写了《蒙药正典》(又名《无误蒙药鉴》) [2]。这部著作载人常用药879种,附以蒙、藏、满、汉四种文字对照的579幅插图。这就是蒙药检验的雏形。这部著作闻名于世,传播国内外,丰富了人类医药学宝库。

  罗布桑教授编著的《蒙药学》(1989年版)、武少新主任药师编著的《蒙医成方选》(1984年版)及《中国百科全书蒙医药分册卷》(1987年版)等书籍出版发行后,都为发展蒙药提供了规范性依据,将蒙医药的历史引向更高阶段。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蒙医药事业,制定了很多政策、措施,并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教授编著了我国第一部有关蒙药检验的省级标准一《内蒙古蒙成药标准》(1984年版),收载了汤、散、膏、外用剂,共103个品种;随后又编著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1986年版),收载了动物、植物、矿物类蒙药材,其中蒙药材345种,植物药238种、动物药63种、矿物药44种;又于1988年编纂了《内蒙古蒙成药补充标准》,使蒙药检验步人规范化。

  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内蒙古蒙成药标准》及《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但这些标准只对蒙药的外观、性状、重量差异、溶散时限(崩解时限)、粒度、水分等进行控制,而缺乏对其内在质量的控制,只有部分品种有鉴别项,没有制定含量测定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标准汇编》收载了十几个品种的蒙成药,其中仅某些品种制定了含量测定项,这无疑对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不利,特别是无法使我国的蒙药堂堂正正走向国际市场。所以,蒙药成方制剂规范化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一项急需进行的工作。

  随着现代技术在药品检验领域的应用,蒙药检验似乎落后了很多,为了促进蒙药检验事业的发展,国家卫生部于1998年出版了我国首部蒙药检验的国家级标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1998年版,在此标准中共收载了202个品种,其中蒙药材157个品种,蒙成药145个品种[3]。而蒙药材只有如玉簪花、白益母草等几个品种采用了薄层色谱法鉴别,其他的只限于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别;蒙成药中只有36个品种采用了薄层色谱法鉴别,其他的也只限于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更无一品种涉及到含量测定[4] 。

  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地方三级标准进行了修订,以此为契机对蒙药检验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检验项目和新检验方法,并融人了现代化的检验技术手段,从环保和健康出发淘汰了某些品种。我所专业人员完成了14个蒙药品种质量标准的修订,其中蒙成药明目二十五味丸、协日汤等均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大叶茜草素和栀子苷的含量[5、6],并分别收载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标准汇编》眼科分册[5] 及内科肺系[6]。这次标准的修订工作促使蒙药检验事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也为蒙药走向世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我国从1973年开始着手起草蒙药检验标准,并出版了不同版次的地方标准及国家级标准,收载了蒙成药及蒙药材,但仅包括几百个品种,而我国蒙药有两千多个品种,有许多疗效好且很受当地百姓欢迎的蒙药都没有检验标准,给检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利,使生产出来的蒙药质量参差不齐。为了使蒙药更好的造福于人民,促进蒙药检验的现代化,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对具有民族特色的蒙药方剂进行了筛选,保留了150多个品种并着手进行检验标准的制定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将极大的促进蒙药检验事业的发展。

  蒙古族用药是祖国医药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蒙药剂型的不断增多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再加上我国加入WTO后蒙药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加,要求蒙药不论是生产工艺和检验手段都要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我们检验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用先进的手段方法对蒙药的内在质量及药理进行研究,使蒙药检验方法与国际药品检验方法接轨,把现代的工程技术应用于蒙药专业化的生产过程中,在专业标准规范方面与国际接轨,振兴我国的民族工业,把我国的民族医药一蒙药事业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元)忽思慧.饮膳正要[M].第3版.呼和浩特:内蒙人民出版社,1982:目录
  [2] 中国当代民族医药集成[M].成都:l~l JII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S].蒙药分册,1998: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S].蒙药分册,1998:202
  [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标准[s].耳鼻喉科 眼科皮肤科分册2002:197
  [6]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标准[S]. 内科肺系二分册2002:266